重庆赠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提升重庆金融服务品质

站内查询

  • 优惠信息查询:

银行业态

近期活动

金融服务

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> 焦点新闻 > 重庆银行“龙虾三吃” 成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城商行

重庆银行“龙虾三吃” 成首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城商行

来源:重庆日报 2014/12/23
        重庆银行2014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,截至6月30日,重庆银行得益于资产规模稳定增长,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6.67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18.1%,增幅在中资上市同业中处于前列。
        随着这个业绩报告的披露,重庆银行在业界被看成了一个传奇。
        曾经的重庆银行,不良贷款率高达42.5%、资本充足率为-27.1%、每股净资产为-7.4元,因为“满目疮痍”,险些被银监局清退“罚下”。
        重庆银行的前身,重庆商业银行成立于1996年9月18日,是长江上游和西南地区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。
        2003年,总资产149亿元的重庆银行,却背负了33.1亿元的不良贷款和6.1亿元的非信贷不良资产,不良资产合计达到39.2亿元,不良贷款占比高达42.5%。在全国城商行会议上,重庆银行被点名批评,并被银监会亮出“红牌”。
        在此之前,海南发展银行宣布破产关闭。人人纷纷猜测,重庆银行会否步其后尘?
        2003年2月8日,羊年春节后的第一天,时任重庆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来到重庆银行。
        “在重庆未来的发展中,金融要先行。重庆要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、金融中心,如果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没发展好,甚至倒闭了,无论如何都是一大败笔。与其办丧事花买棺材的钱,不如重组治病,花买药的钱。通过重组改造,重庆银行完全可能脱胎换骨。”黄奇帆说。
        面对人们的疑惑,他抛出了“龙虾三吃”重组战略:增资扩股,债务重组,引入战略投资者后整合上市。
重庆银行由此拉开了重组大幕。
        按惯例,对困难企业应先实施债务重组,剥离不良资产,待企业财务指标改善后,第二步才是增资扩股,吸引新老股东认购新股,扩充资本金。不这样做,有谁肯为一家前景不明的企业投入真金白银?
        然而在市领导看来,先剥离不良资产再增资扩股,无异于先手术后输血,看似“市场惯例”,却有可能造成“病人”在手术中的休克甚至死亡,风险极大。
        “龙虾三吃”重组战略,第一“吃”法:说服投资者出巨资认购新股,3个月时间,重庆银行成功募集资本金12.14亿元,资本总额从2.55亿元扩充至15.16亿元,资本金在国内城市商业银行中的排位一跃成为西部第一、全国第六。
        第二“吃”法:将资产重组,就是将重庆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先“搬”到渝富这个平台上,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表,使其轻装上阵。
        第三“吃”法:引入战略投资者,上市。2006年10月,重庆银行向世界各地的商业银行、投资银行发出“英雄帖”。
        “招股书”发出不久,有20多家商业银行、投资银行表达了投资意向。最终,重庆银行将目光锁定在定位相近、零售银行业务突出的香港大新银行。
        随着香港大新银行的进入,重庆银行形成了国有、民营和外资共同参股的股权结构,公司治理更趋完善。
        2013年11月6日,随着香港联交所一声锣响,重庆银行在港交所上市,成为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城商行。
        今年上半年,重庆银行客户存款新增人民币192.01亿元,至1680.02亿元,较2013年末增长12.9%。
友情链接:赠客网渝财网
渝ICP备11006770号-6
E-mail:sb@51zeng.com 电话:023-67655701 技术支持:重庆赠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