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,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,把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,做好普惠金融“大文章”。
为深入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策部署,认真落实监管部门打造又普又惠、好用不贵的中国特色普惠金融体系工作要求,中国银行迅速在全辖开展第一届“普惠金融推进月”行动,坚持走企业、走乡村、走社区、走田间地头,送政策、送产品、送服务、送资金,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难题,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、可得性、满意度,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、人民性。
中国银行始终践行“国之大者”,心系民族、奉献国家,
履行金融为民、富民、惠民、便民之责任。2017年,中行积极响应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贯彻监管机构工作要求,落实“五专”经营机制,率先成立普惠金融事业部。2021年,将普惠金融纳入集团“十四五”规划,战略定位更加明确。十年来,中行立足新发展阶段,坚持惠民利民,切实找准落实国家战略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,不断优化体制机制、加大产品创新、升级线上线下服务,全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、场景生态为支撑、全球互联为方向、综合服务为特色的现代化普惠金融服务体系,推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、精准有效。2023年,中国银行普惠贷款余额突破1.7万亿元,近三年平均增速超40%;客户突破107万户,是2017年的2.5倍。努力实现“又普又惠、好用不贵”,持续为小微市场减费让利。涉农贷款余额突破2.67万亿元。
一、支持稳岗扩岗,当好稳定民生就业的“先行者”
积极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。作为首家与人社部合作推出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的金融机构,中国银行连续三年开展“千岗万家”专题活动,2023年以来累计为超4.5万家人社部门推荐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超 2300 亿元,帮助稳定扩大岗位超 175 万个。
积极服务个体工商户和创业群体。中国银行为超80万户个体工商户提供经营性贷款支持6976亿元,较年初增速43%,向超过 230万小微市场主体传导金融知识。
二、服务新质生产力,打造高质量发展的“新引擎”
着力打造“科技金融+普惠金融”首选银行。中国银行持续服务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开展“专精特新普惠行”系列活动,构建“1+2+3+4”[1]服务体系,全生命周期服务专精特新企业。截至2023年末,该行国家级、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授信余额超2600亿元,授信户数超1.58万户,授信覆盖率22.08%,“专精特新”企业授信覆盖率市场第一。
着力支持市场主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。中国银行依托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设立的“知识产权融资创新实验室”,联合推出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指数”,升级知惠贷产品。截至2023年末,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余额276亿元、户数3422户,知识产权融资规模市场第一。
着力加强对小微企业数字化综合赋能。中国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,丰富“中银速贷”线上融资产品谱系。匹配客群需求,建立“小微速贷”“商户速贷”“惠链速贷”和“惠农速贷”产品系列,创新涵盖信用、抵押、质押、保证全品类25款线上产品。截至2023年末,线上普惠贷款新增占比 73%。
着力提升中银惠如愿普惠金融品牌形象。中国银行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升级渠道体验,依托“惠如愿 APP”等线上渠道,为客户提供在线开户、税务授权、精准测额、快速申贷、政策咨讯等金融服务,打造专精特新、惠商支农、小微外贸荟、乡村振兴直通车等专属服务版块,便利客户业务办理流程,提升客户线上产品使用体验。截至 2023 年末,惠如愿 APP 注册用户超 50 万户。
三、践行国家战略,当好服务大局的“主力军”
跨境撮合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。中国银行全球首推跨境撮合服务,积极对接进博会等六大国家展会,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。截至目前,该行已在全球举办120场撮合对接活动,为126个国家和地区5万家企业提供金融增值服务,累计达成合作意向超1万项,合作意向金额超540亿美元。搭建“中银e企赢”平台,将撮合服务常态化,在平台设立功能专区,助力各地方政府招商引资。
找准服务乡村振兴特色赛道。中国银行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加大涉农重点领域金融支持。截至 2023 年末,该行涉农贷款余额2.67万亿元,较年初新增25%。积极开展“游购乡村 好物迎春”活动,通过“云”旅游、线上购等形式,促进农民增收致富。推出涉农保险产品、居民理财产品,让那些兼具安全性、收益性、流动性的金融服务走入寻常百姓家。
下阶段,中国银行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,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,坚决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要求,积极开展“普惠金融推进月”行动,切实找准服务大局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,奋力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中行力量。